【问题曝光】教育系统反腐风暴:揪出“蝇贪”“蚁贪”,守护教育净土

发布日期:2024-12-08 阅读:10 人次

近期,教育系统反腐行动如火如荼,多地纷纷出手整治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批“蝇贪”“蚁贪”被揪出,多名中小学校长被查。这一连串的反腐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更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公平与正义的深刻思考。

一个多月来,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湖南、四川等多地有十余名中小学校长、书记被查或被“双开”。

12月6日,据“清廉永州”消息,湖南省永州市第二十八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春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冷水滩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2月5日,据湖南省郴州市纪委监委消息,湖南省郴州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郴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校长田振江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12月2日,据安徽省含山县纪委监委消息,安徽省含山中学原副校长李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同一天,湖南省涟源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涟源市六亩塘中学校长吴跃军接受审查调查。

有的中学多位校领导被查。如今年10月,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第一中学原校长龙有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此前8月,龙有南的前任校长,阳江市阳东区教育局原党组成员、阳东区第一中学原校长吴国良被查。今年11月,吴国良被“双开”。同月,该校总务处原主任梁强被“双开”。

今年5月,阳江市阳东区教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谭家秋被查,10月被“双开”。

从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公布的处分、通报来看,中小学基建、招生、采购等领域的问题频发

如前述吴国良的通报中提到,吴国良以权谋私,伙同他人虚列名目侵吞公共财物;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工程款结算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

前述李明的通报中提到,李明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性活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征订教辅材料、试卷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财物。

另据琼海市纪委监委通报,琼海小学原校长潘超群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学生入学及转学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今年11月,潘超群被“双开”。

此外,中小学校园的食堂也成为贪腐高发区

近日,湖北省钟祥市纪委监委通报6起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典型案例,6所中小学共11名校领导被处分,全部与食堂有关。有的转卖食堂食材套取资金,有的在食堂采购工作中为他人提供关照,有的通过提高食堂成本的方式套取资金。

此前,河北通报七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其中提到,张家口市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金建强,在学校食堂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伙同他人套取学生餐费共计38万余元。

多地开展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成重点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强调通过该行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得到进一步清理整治”。今年11月,甘肃甘南州教育局发布关于全州教育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整治重点包含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小学阳光招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此外,近期辽宁省沈阳市还以护航校园盘中餐为“小切口”,深挖隐藏在“校园餐”之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面对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谴责和批评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加强监管和问责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腐败行为的范围和处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和执纪力度,确保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都能在阳光下运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要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考核等方式,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的诱惑和侵蚀。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同时,也看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公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推进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领域将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片净土。